健康熱線
0371-22203666

開封康復(fù)醫(yī)院 | 向陽而生 把健康期許寫成詩

發(fā)表時間:2025-10-14 08:58

圖片
圖片
圖片
        在我們陪伴患者康復(fù)的日子里,見過太多與病痛對抗的堅韌,而胡引生先生的故事,卻多了一份詩意的溫柔。七旬高齡的他,因髖部傷病暫臥病榻,沒有抱怨與消沉,反而將這段康復(fù)時光凝練成文字。當(dāng)他把親手寫的《康復(fù)樂吟》遞到我們手中時,紙上的每一句詩,都成了他笑對病痛的最好見證,也讓我們讀懂了歲月里的豁達(dá)與希望。
圖片

圖片
圖片

康復(fù)樂吟
圖片
圖片
圖片






文/胡引生
七秩老翁逢髖恙,骨轉(zhuǎn)之間暫臥床。
不向病榻嘆時久,卻將笑靨對晨光。
窗欞日暖映霜鬢,枕畔書閑伴藥香。
常念舊交三五友,曾約把盞話滄桑。
今雖暫困方寸地,心已飛向老地方。
且待骨痂生勁健,再著輕履步康莊。
扶欄先賞庭前柳,倚杖還觀院后芳。
莫說暮年多寂寂,病愈更添一段章。
人生風(fēng)雨尋常事,笑對陰晴意自揚。
盼得云開天朗日,與君同醉賞秋光。






      讀著這首詩,我們仿佛看到他在病榻上提筆的模樣——沒有怨懟,只有對晨光的珍視;沒有迷茫,只有對康復(fù)的期盼;沒有沉寂,只有對生活的熱愛。詩里的每一句,都不是空洞的感慨,而是他與病痛相處時的真實心境:困于床榻,便讓心靈飛向“老地方”;暫不能行,便在腦海里描摹賞柳觀花的場景。
圖片
       胡先生的《康復(fù)樂吟》,從來不止是一首詩,更是一份面對困境的人生態(tài)度。它讓我們明白,康復(fù)之路或許有艱辛,但心態(tài)能為這段旅程鍍上光芒;年齡或許會帶來局限,但熱愛能讓歲月始終鮮活。當(dāng)“骨痂生勁健”,他終將“步康莊”,而這首詩,早已成為比康復(fù)本身更珍貴的禮物——它告訴每一個人,無論身處何種境遇,只要心懷希望、笑對陰晴,就能把日子過成詩,讓生命在起落間,綻放出獨特的芬芳。


分享到: